Joker 2019-You think my life is a joke, then call me Joker

Posted by SkyHigh on November 17, 2019

Joker 2019-You think my life is a joke, then call me Joker

相信大多数人知道这部作品,是因为这部作品在今年的威尼斯电影节拿下了金狮奖,是首部在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(威尼斯国际电影节->金狮奖、戛纳国际电影节->金棕榈奖以及柏林国际电影节->金熊奖)上拿奖的漫改电影。虽然电影在正式上映后评论褒贬不一,但是并不妨碍这部电影在全球收割票房。作为一部成本只有5500万美元的R级片,能够斩获近10亿美元的票房(目前),再加上本部电影未在中国大陆上映,有这样的票房已然很可观。虽然这部电影在国外评论褒贬不一,但是在国内还是大受追捧的,有网友将其与漫威电影作比较,认为DC虽然票房收割能力不如漫威,但是在艺术创作上的造诣DC要更高,让漫威显得更像个“小丑”。在大家一片叫好声中,还是希望大家能够冷静下来,认真观看影片。个人认为,一部电影,不同的人看,有不同的优点和缺点,有自己的想法和思考,这样就足够了,未必要比出胜负。毕竟两者目标人群不同,观众的口味也不同,大家体会到的乐趣也会不同。

简介

电影《小丑》以同名DC漫画角色为基础,由华纳兄弟影业公司发行,计划于2019年10月4日上映。本片的故事将独立于DCEU之外,故事背景设置在20世纪80年代,讲述了一位生活陷入困境的脱口秀喜剧演员渐渐走向精神的崩溃,在哥谭市开始了疯狂的犯罪生涯,最终成为了蝙蝠侠的宿敌“小丑”的故事。

演员

一说起小丑,可能第一反应会联想到诺兰·克里斯托弗的《蝙蝠侠2:黑暗骑士》中扮演大反派小丑的希斯·莱杰。确实,希斯·莱杰版本的小丑,完美的演绎出了这个角色的病态、疯狂、神经质以及高智商。你永远捉摸不透他下一步要做什么,只能在他诡谲的“咯咯咯”笑声中瑟瑟发抖。你在他身上看不到任何一点怜悯、善良,你无法同情他,他的怪笑和行为只会让人畏惧和恐慌,或者是像得了斯德哥尔摩症候群一样的追崇和仰慕他。而对比之下,《Joker》中杰昆·菲尼克斯则演绎出了一个悲惨、无助、软弱和爱幻想的小丑。和希斯·莱杰的小丑相比,相似之处在于,两者的笑声都是那么诡异,只不过《Joker》中亚瑟(影片中男主名)的笑声只因为大脑损伤造成的无法控制的大笑,这也是让他被人当成异类的主要原因。菲尼克斯为了把小丑演活,私底下做了大量功课,调研了许多病态笑容背后的心理分析,阅读了不少社会恐怖的书籍。他表示,笑声是小丑必须展现的部分,每个人都在设想小丑的笑声应该是什么样。早在看剧本之前,导演就跟他描述了自己想要的笑声,“甚至是痛苦的,好像他身体的一部分要出来”。菲尼克斯花了数月时间研究如何去笑,并且常常会独自练习,在片场上也经常大笑。并且,杰昆为了演好小丑,疯狂瘦身,才得以有今天我们看到小丑骨瘦如柴的畸形形体。

同时令人感到不幸的是,希斯·莱杰为我们带来的小丑依然能够呈现在大家面前,而他自己却于2008年因为过量服用药品而死,再也无法在大荧幕上呈现出更多的角色。除此之外,杰昆·菲尼克斯的哥哥瑞凡·菲尼克斯因吸毒过量死亡。对于弟弟而言,哥哥瑞凡·菲尼克斯鼓励了并促进了自己成为演员,曾是自己人生道路上的引领者,他的死也深深影响了自己。同时,作为瑞凡·菲尼克斯的挚友基努·里维斯,也因好友的早逝而深受打击。(图为瑞凡·菲尼克斯和基努·里维斯)

除了主演之外,令我意外的是在影片中看到了两位熟面孔,一是在剧中扮演亚瑟母亲佩妮的弗兰西丝·康罗伊,我一看到他就想起《How I met your mother》(老爸老妈浪漫史)剧中Barney的母亲。而另一位就是在影片中扮演主持人莫瑞的罗伯特·德尼罗,相信对于喜欢硬汉电影的同学,这个名字是相当耳熟能详了,他曾参演过《教父2》的年轻版第一代教父维托·柯里昂、《出租车司机》里的暴力司机、《美国往事》的面条、《盗火线》的吉米、《好家伙》的麦考利…不过我在看完后查阅资料才发现这个角色是他演的,看来还是没有适应他演这么搞怪的角色。

故事

看完电影后,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一部老电影:詹姆斯·斯图尔特的《What A Wonderful Life!!》(生活多美好)。只不过,《生活多美好》中主角虽然经历了一次次绝望,但是最终还是在大家的帮助下挺过难关,上帝也没有放弃他,让他自生自灭,而是在关键时候挺身而出拯救了他。相比之下,Joker就没有那么幸运了,每当他找到新的心里寄托的时候,只不过是在自己的幻想中找到慰藉,而现实总是给予他狠狠的一记耳光,一记足以击垮他自尊的大嘴巴子。

如果影片开头几个小混混不去抢走、破坏他的广告牌,或者被抢了广告牌后有路人能挺身而出;
如果心里咨询医生能够走心的和亚瑟交流,而不是为完成任务的“治疗”;
如果回来的公交车上小孩和小孩的母亲能够对亚瑟友好些;
如果邻居苏菲愿意和亚瑟做朋友;
如果蓝道没有给亚瑟枪,或者不出卖他而让他丢掉工作;
如果地铁上的华尔街“精英”三人组不欺凌别人和亚瑟; 如果亚瑟母亲佩妮能早些和亚瑟坦诚他的身世和他的病因;
如果托马斯韦恩能够耐心听完亚瑟的话,并且作为一个城市的管理者给予他帮助的话;
如果莫瑞不在电视节目上公然嘲讽亚瑟的病和他的笑话;
如果……

也许只需要一个如果,亚瑟都能够找到一点活下去的希望。现实很残酷,而亚瑟依旧能够在美好的幻想中坚持下去(这就是所谓的精神胜利法吧),直到连续的重击下,亚瑟本身羸弱的身躯再也承受不住这种打击,最终连幻想都变成了“如何自杀”,并为此而狂喜——I just hope my death makes more cents than my life.(我只希望我的死比我的人生更有价值。)

亚瑟是Joker,但Joker不只是亚瑟。

观后感

之前看到一句话,大概是这么说的:“如何让一个不幸的人变成一个恶魔:把他推进哥谭市就好了”。确实,在影片中,从主角亚瑟的角度看,哥谭市是一个贫富差距极大、富人占据权力、财富以及道德制高点的人,而作为城市边缘人物,就只能够被那些高高在上的人支配。影片的男主作为城市边缘人物中最不幸的人之一,始终受到来自周围的人的否定,自己的梦想被人嘲笑,自己的尊严遭到践踏,自己的人格受到侮辱,自己的身躯被人殴打,最终让一个心存善念的人(从影片中没有杀唯一没有对他刻薄的侏儒可以看出)否定了整个世界,一步步踏入深渊,最后变成了大家眼中的样子,托马斯维恩眼中穷人的样子——Joker。所以在我看来,影片中的哥谭市本质上就是一具披着华丽外衣的丑陋身体。而如何将一个不幸的人彻底变成一个恶魔?那就一直否定他的一切就好了。当你否定他的一切时,他最终会否定整个世界,包括维持世界和人类社会的秩序,道德,是非,在不归路上越走越远。

上一次看完英雄(?)电影想要立马写影评,还是在看DC的《守望者》(当时还以为扎导这么厉害,没想到只是托了原著小说的福,硬是把一部100分的作品拍80分)的时候。并且我也很久没有这样很想一口气看完整部电影,即便是在大半夜很困的情况下,仍然坚持看完。而在看《守望者》的时候,也是差不多这样的想法。《小丑》这部电影,其实并不适合所有人观看,也不可能被大多数人接受(那样就危险啦),毕竟这部电影本身具有极强的煽动性,并且整部影片充斥着绝望,十分致郁。

我欣赏这部电影主要有两点原因,一是主角杰昆菲尼克斯的机具代入感的演技,二则是电影从底层人物(不再是蝙蝠侠视角)的视角去看哥谭市。剧情虽然相对没那么出彩,但是演员的精湛演技配合上极度负面的能量累积,让这部电影爆发出别样的魅力。甚至于在回顾《蝙蝠侠 黑暗骑士》的时候,带着一种莫名的同情和理解的情绪,去看待希斯莱杰所扮演的Joker的种种行为。

最后,虽然和电影通篇的负能量不符,不过还是要说一句:正义永远会战胜邪恶!

References